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城阳区实验小学,不会踢球几乎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在这里,一年级就开设足球课,每个班都有男、女各一支足球队和多个足球兴趣小组,每天至少1个小时的足球活动时间……足球运动深刻地影响着这里的每一名师生。这是城阳区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一个缩影。经过近十年的专业规划、精心管理和有效实施,城阳区开创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推进的校园足球发展模式,校园足球驶入“快车道”。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新长征”活动在城阳区实验小学举行。
强化校园足球发展多方保障,获“足球桃花源”美誉
据悉,城阳区成立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调度指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校园足球工作体系。近年来,城阳区先后出台《校园体育健身活动实施意见》《城阳区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城阳区幼儿足球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的实施意见》《“区长杯”体育艺术系列比赛实施方案》和《青岛市城阳区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校园足球工作机制逐步完善。
校园足球发展的痛点在于场地紧缺。近年来,城阳区巧妙利用垃圾场填埋、河道暗渠改造、高速路两侧绿化等方式和地域进行足球场地建设。累计投资8.6亿元,建成37处至少带有1片标准足球场并全天候免费向市民开放的体育公园,全区标准足球场总数达到100片以上,每万人拥有2.5片,超出《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30年每万人1片的标准,被誉为 “足球桃花源”。新建41处笼式足球场,进一步丰富足球设施类型,满足中小学生的训练比赛需求,形成“15分钟足球圈”。
校园足球发展的难点在于专业师资严重不足。为此,城阳区坚持内培外引,协调编办设置4名足球教练编制,引进专业足球教练进入事业编制教师队伍。定期对全区体育教师开展专项培训,提高体育教师足球训练教学水平。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长期聘请27名专业教练到足球重点校带队,有效培训带动其他体育教师的足球教学和训练水平的提升。与中能、黄海等专业足球俱乐部开展合作,整合优质师资,提高校园足球训练水平。
在资金保障方面,城阳区教体局坚持多方参与,争取区政府每年投入150万元用于聘请高水平教练员和参加青岛市校园足球精英赛,2019年、2020年将分别达到300万元、400万元。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对校园足球的投入,获得青特集团、迎春乐乳业等企业支持。
做大分母抓普及,中小学班班有足球队并试点幼儿足球
发展校园足球,做大分母抓普及是基础。城阳区各中小学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实现“班班有球队”。全区形成以体育课足球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足球兴趣小组为拓展、以学校足球队为提高的梯度足球覆盖体系。不仅如此,城阳区还推进校园足球向幼儿园延伸,试点开展幼儿足球活动,聘请足球俱乐部教练对幼儿园教师进行足球知识培训和足球活动指导,全区局属幼儿园和街道中心幼儿园参与试点。目前,城阳区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3所、“青岛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3所,这些足球特色校均编写了足球校本教材。
比赛是检验训练成果的“镜子”,城阳区以分级联赛引领竞技水平提升。在实现班班有球队的普及基础上,校队进行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组别的梯队建设,确保训练频率每周不低于3次,并定期进行交流比赛,建立学校举行“校长杯”比赛、街道组织校际联赛、全区举办“区长杯”比赛的三级校园足球竞赛机制,区级比赛无缝隙覆盖全部中小学校。每年“区长杯”足球比赛都有近百支队伍、1000余人参加。全区青少年足球队伍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大量优秀校园足球运动员在分级联赛比拼中脱颖而出,近三年有14人入选国家少年足球队,3人入选国家青年足球队,80余人入选市级以上队伍,各级国家队、省队中该区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占比位居全国前列。
此外,借助“哥德杯”世界青少年足球赛和国家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的东风,城阳区还积极组织足球赛事、足球教学、足球节等系列活动,开展国际青少年足球交流培训,加强与相关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区)交流互鉴,以高端平台引领发展成果提升。
(郭菁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