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入攻坚期,诚信建设作为衡量城市文明水平的关键因素,三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下一步将开展哪些工作?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发改委主任王锐。
王锐称,现代社会是信用社会,信用是社会主体安身立命之本。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监管,是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一环,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更是促进文明成为城市名片的基本工作。近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市民共同努力下,德阳城市信用状况有了显著提升,城市信用排名在全省、甚至全国都位居前列。
王锐介绍,三年来,全市围绕城市信用水平改善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我市以制度平台为基础,夯实了信用建设根基。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建立了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并下设办公室、市场主体信用建设专项小组、个人信用建设专项小组,分类别推进细分领域诚信建设。二是不断完善信用建设制 度规范。相继出台了《德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 年)》《德阳 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17个信用体系建设规范性文件,形成“一规 划、一方案、一计划”的诚信建设顶层设计体系。三是建设完成信用信息平台。开通运行信用中国(四川德阳)门户网站,实现信用信息的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 共享。自主建设德阳金融网暨德阳市融资对接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全市28家银行 机构全部加入金融服务平台,已上传金融产品297个,累计达成交易超过3900笔、金额140余亿元。
三年来,我市以重点工作为抓手,明确了信用建设方向。全力提升城市信用监测状况;实现行政监管信息主动公开,执行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作出后“7日内”上网公示,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提升政务诚信水平。
此外,我市以信用应用为核心,增强了信用建设动力。一是实质开展了各类示 范创建。在全省第一批次开展“诚信示范街区”创建,组织开展了诚实守信道德模 范、信用村、信用户等诚信典型评选,在全社会广树诚信典型。二是切实推广信用信息查询应用。定制开发企业信用报告评价应用,每周对全市9.88万户企业法人进行信用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试点金融机构共享。新建征信服务大厅,设置个人征信查询自助终端。三是组织开展信用建设专题培训。在各县(市、区)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轮训,进一步明确各地各部门工作任务。
王锐表示,下一步,市发改委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系列部署,以《德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为契机,聚焦市民信用需求,力争率先在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招标投标、行政审批等领域开展信用分类监管、信用评价、信用报告应用等具体工作,切实保障信用良好的各类社会主体获得 守信红利,为全市文明城市建设夯实诚信基础。(记者 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