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所学校都有每所学校的理念和特色,不同的教学理念和特色,会教育出完全不一样的孩子,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百年名校杭州市青蓝小学教育集团下新独立的一所学校,位于下城区杭玻街529号。新校区占地2万多平方米,2010年9月投入使用,2013年9月独立后开始使用现校名。学校沿袭青蓝“互动求索”的精神,探索“国学”教育特色,开发生活课程,发扬“务实高效”作风,致力于打造城北品质教育。
今天,让我们跟着校长杜晓峰走进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一起来体验这所学校不一样的办学特色。
杜晓峰 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杭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下城区教育英才,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营养学会学生营养与健康分会委员。
1、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是百年名校杭州市青蓝小学教育集团下新独立的一所学校,应该说既有百年名校的优良传统,又有新校所具有的活力。杜校长能否介绍一下,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什么?想培养出怎样的孩子?
主持人好!新浪的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能到新浪浙江的演播室,向大家介绍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这一所年轻的学校,学校位于下城区最北部的华丰板块,2010年学校投入使用,属于杭州市青蓝小学的青华校区,2013年8月,下城区教育局在推行南精北快的教育布局思路下,为进一步加快青华的发展,青华从青蓝小学的校区,独立建制更名为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属于青蓝教育集团的成员。在办学前三年,青华依托于青蓝小学的一体化管理,在师资培训、教学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统一同步管理,青华植入了青蓝的百年名校的基因,聚集了发展的动力,2013年独立建制以来,青华得到进一步发展,荣获全国学生营养与健康示范校,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杭州市绿色学校等一些列荣誉,学校也积极与高校合作设立了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为学校的发展聚集能量。
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在创办之初,我们就认真思考,要为下城北部教育服务区的孩子,办成一所怎样的学校?为孩子提供怎样的教育?培养的孩子将会具有怎样的特质?这是我们反复思考的问题。所以传承青蓝教育的文化,和下城北部的区域实际,为孩子们创建浓郁的国学文化氛围,让孩子成长在国学的摇篮里,培养积极、向善、乐学的青华学子。
2、听说青蓝青华实验小学校园内有青花大碗、五常廊道、典故曲廊,国学氛围很浓郁。从小对孩子进行国学的熏陶,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学校如何培养孩子对国学的兴趣?
对对对,的确,青华的校园非常漂亮富有特色!从学校创办以来,非常重视校园的环境建设,特别是一系列的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国学景观,比如刚才主持人提到的核心景观青花大碗,一正一反的两只青大碗,告诉孩子们作为青华学子既要博学广纳知识,也要规范约束自身言行。孩子们在学校六个小时,学校的环境每时每刻都和孩子们发生对话,所以我们非常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厚,形式多样。我在想,在当今随着信息科技越来越发达,交通工具越来越快速,人际交流越来越广泛,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紧密。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公民,最大的区分是什么,我想必定是被中华文化所浸润,被国学文化所熏陶的。我们要向孩子们传递国学文化的核心就是真、善、美,待人真诚,与人为善,懂得审美等等。在小学六年打好做人、处事的基本素养,为今后发展打基础,才有可能写好大写的“人”字。
近些年来,我们在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国学兴趣,主要围绕两个字,一个是静,一个是动。
静如山,我们在校园景观建设上凸显国学特色,我们建设了青华国学十景,从学校大门一直延伸到教学区域和活动区域,比如:青华儒学大门、青蓝中国印、五常廊道、青华大碗、博学规范碑、百家姓墙、青华乐学长廊等等。静态的景观建设营造国学氛围。
动如水,指的是校园各项国学文化活动,如涓涓细流,滋润孩子们。除了和许多学校一样,日常的古诗词阅读过关,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引导孩子,例如刚才说的青华十景,我们每班都有小小讲解员,把青华十景的解说词变成校本课程,讲解员们就像校园的导游,为同学和来校参观的宾客介绍国学景观。我们的孩子人人会打太极功夫扇,传承的太极运动健身的智慧。每年春节过后的开学第一课就是“分享家乡的年味”,孩子们把来自各地家乡的美食与大家分享,同时向大家介绍家乡过年的风俗。还有就是各类社团,戏曲社团、古筝社团、书法社团、国画社团、木刻版画社团等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3、如果说国学高大上,那么学校开辟的数枣园、记橘园、寻柚园、采榴园、识蔬园,就显得很接地气了。目前青蓝青华实验小学开设了哪些生活类的课程?孩子们对这些生活课程的态度如何?
哈哈,在这里我要强调一点,我们的国学从来不定位在高大上,越是具有生命力的教育,必定是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认知能力,都应该是接地气的。青华倡导老师们弯下腰来倾听,就是更多的了解孩子、懂得孩子们的需求,不断满足孩子学习的愿望。
刚才主持人提到的数枣园、记桔园、寻柚园等五大园地,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第一个词都是动词,都是让孩子们去发现,去动手参与的。其实这也是蕴含着我们一个教育课题,就是“发现学校”,孩子在六年的学习中,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习得,也需要引导孩子们以发现的眼光,感校园四季的变化,积淀童年的美好记忆。我们的生活类课程都鼓励孩子动手,亲身参与,亲自体验。例如:枣园文化节,我们有一片枣林,原来只是到了秋天,我们的校工把枣子摘下来分给老师们尝一下,但我们老师发现了教育契机,从2013年开始把他做成了生活课程,每班承包一棵枣树,给枣树起个名字,日常的维护就交个孩子们,到了秋天学校组织一个年级的孩子搞一个“枣园丰收节”,从了解枣文化、枣字的来历,演枣字成语故事和课本剧,最后教孩子打枣子,最后把枣子送给老师、同学、家长,学会分享。我们把它做成了校本课程。还有就是传统节日美食的生活课程、认识传统中草药的课程。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4、在浙江省教育厅课改的大背景下,拓展性课程已经成为学生在校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学校目前开展的拓展性课程有哪些?有哪些精品社团?能不能具体给我们介绍一下?
青华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恰逢这一轮的课改,对于拓展性课程的设置,我们进行了严谨的课程规划和论证。基本的思路就是基于学校的资源,凸显学校的特色,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围绕国学的特色,共开发了五大类将近50门课程。
学校这几年来,社团文化活跃,目的是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下城区评选的100个精品社团中,我们有三个社团入选,分别是太极功夫扇社团、排球社团和铜管乐社团。
5、一年一度的招生季已经到来,青蓝青华实验小学今年的招生情况如何?杜校长对于“择校热”等现象,有何看法?
目前,各城区都已公布各小学的学区,广大家长朋友非常关注自己孩子的学校和招生情况。青华实验小学也是根据下城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今年的各项招生前的准备工作,通过学校网站和公众微信号及时宣传和发布招生信息,学校也开设了咨询热线,及时解答学区内家长的咨询。因为招生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始,所以无法准确提供更多的讯息,家长朋友们现在要做的是了解自己孩子所属的学区,同时准备好新生报名的各项材料,届时,按时到学校报名登记。
刚才主持人所说的“择校热”问题,应该说目前公办小学已经禁止择校,公办不择校,择校选民办。对小学生来说,最好是选择家门口的学校,让孩子就近入学,家长朋友们要算两笔账,一笔是孩子上学的时间帐,舍近求远,每天上学放学路途上的时间,值不值得花,孩子的睡眠时间能不能充分保证。另一笔是经济账,选学区房,为上某一所名校和热点学校购买一套房子,当孩子入学后是不是符合您的预期期望,孩子教育的成功与否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投入就可以了。
6、作为一位长期奋战在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您也长期和学生及家长打交道。那您遇到过的比较突出的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是什么?请给各位家长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也能更积极主动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来,青华的快速发展也是得益于青华广大家长的支持、参与和信任,在此我也借助新浪这个平台感谢一下家长朋友们。我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看到过有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也有些家庭教育发生偏差的个案。我觉得家庭教育上要防止一轻一重的问题,就是对于轻视孩子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一个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身,好的习惯也会促进孩子学习,我们也发现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在学习能力上也不会弱,学习习惯比如自己的学习用品自己整理,按时完成作业等等,生活习惯自己学会穿衣叠被,整理房间,帮助家人适当做些家务。这些能力很重要。过于重视学业成绩是过于关注学科成绩,当孩子成绩波动时,不分析原因,过于苛刻。
对家长的建议,我更多的是从自己作为家长的角度出发,就是陪伴,孩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身体发育成长变化很快,心理变化很快,作为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家长要做孩子成长的同行者,多花一些时间了解孩子,多花一些精力帮助孩子。陪伴孩子成长,家长收获的是更多孩子成长带给你的惊喜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