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上午,烟台市召开卫生与健康大会暨医养结合示范市建设动员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研究部署全市卫生健康和医养结合示范市建设工作。烟台市体育局局长郑俊杰作了交流发言。近年来,烟台市始终坚持以增强群众科学健身意识和健康素质为目标,着力解决好群众“想健身”“能健身”“会健身”等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科学健身的美好需求。经过努力,目前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平方米,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38%。
群众身边的体育健康设施实现有序推进。
烟台市每年投入体彩公益金一千万元以上,持续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基本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全市26个大型体育场馆全部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11个县市区规划建设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91.6%的街道(乡镇)、92%以上的社区、97%的行政村建有体育健身设施,基本实现了对健身人群的全覆盖。下步,该市还将继续全面落实《烟台市市区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2016-2020)》,督导各县市区编制本区域内的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联合规划、城管、住建等部门,在公园、绿地、城市升级产生的“金角银边”等处,增加便民惠民的健身设施,打造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
群众身边的体育健康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烟台市坚持“大型示范、小型多样、特色推动、主体多元”原则,全市每年举办有档次、有规模、有影响的各类健身比赛、表演、展示活动近千项次,直接参加人数50多万人次。遍布城乡的晨、晚练点,已经成为一道风景,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参与,享受着健身带来的快乐和健康生活。同时,组织开展了妇女健身操比赛、职工运动会、中小学体育联赛、中小学普及游泳和健康减肥活动等,更好得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下步,该市还将以全民健身运动会为引领,普及大众健身运动,大力发展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打造一批有影响、具有烟台特色的健身项目和品牌赛事。
群众身边的体育健康组织实现规范有序发展。
烟台市积极构建社会体育组织体系,加快发展基层体育组织,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加强健身站点的建设和管理。目前,全市拥有单项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268个,县市区级体育总会12个,健身站点4179个,社会体育指导员2.2万人,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和各类人群的健身组织网络。今后,该市还将进一步完善现有健身组织体系,建立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和职工、农民、老年人、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等人群体育组织,加强乡镇综合文化体育站、街道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按照亲民、便民、利民原则,统筹规划布局城乡基层健身站点。
群众身边的体育健康服务融入百姓生活。
烟台市加强了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每年举办10多期培训班,培训2000多人次;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乡村”活动,每年检测人数两万人人以上,开具健身处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提供具有个性化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采用“互联网+体育”模式,通过“两网一微”(即烟台市体育局官网、烟台体育网、烟台市体育局微信公众号),为广大群众获取健身知识和赛事信息,就近就便参加体育锻炼以及赛事活动等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2018年,该市将出台出台《“体育惠民,科学健身”工作规划(2018-2020)》,创新打造“搜动烟台”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智能化体育服务,形成以“生命全周期、人群广覆盖、过程重干预”的科学健身理念,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